“我家祖祖輩輩都是靠種植茶葉為生,目前已經種植大白茶100多畝,其中古樹大白茶有4畝多,年收入達30萬元左右。只要采下來就是錢,白茶產業讓我們實現了‘綠色致富’。”站在自家的茶園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民樂鎮大村村秧塔村民小組村民陳明聰高興地和記者聊了起來。
據民樂鎮黨委書記刀有明介紹,民樂鎮屬半山半壩地區,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甘蔗、烤煙、咖啡、橡膠等。目前,民樂鎮累計種植茶葉39272畝,建設標準化生態茶園29493畝,組建農民茶葉專業合作社48個,人均有茶園面積2畝。2018年,全鎮茶葉產量3883.1噸,實現產值1.55億元,白茶產業已成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據了解,民樂鎮是景谷大白茶的原產地,為科學保護和合理開發秧塔、牛尖山分布的1萬余株野生型、野生近緣型和人工栽培型古茶樹群落,根據景谷縣政府制定的古茶樹資源保護政策,民樂鎮內的秧塔大白茶公司、云春茶廠、天成順宏古樹茶廠等茶企業對部分古茶樹進行認購、掛牌,并進行科學化的保護和管理,科學指導茶農采摘鮮葉進行加工,對村民采摘的古茶樹鮮葉以每公斤80至90元的價格進行收購、加工茶葉制品。此外,民樂鎮還合理規劃開發種植優質茶葉品種,加快生態茶園建設進程,在提升茶葉品質上下功夫。并以秧塔大白茶文化為主線,圍繞周邊傣族、彝族等少數民族飲茶文化,收集整理出獨具特色的茶葉文化,為提升民樂鎮茶葉市場競爭力提供文化支撐。2014年至2018年,民樂鎮共脫貧415戶1422人,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5.3%降至2018年底的1.7%。(記者羅成建 通訊員 勾員圓 黃丕強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