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像這樣長出兩葉的就可以采摘了。”12月24日上午,在位于五指山市水滿鄉的椰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茶園里,茶農王啟留一邊麻利地采摘茶葉,一邊向海南日報記者介紹春茶的特點。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這位專業的茶農,過去是一名建筑工人。
在五指山,像王啟留這樣“跳槽”回鄉種植茶葉的村民有很多。茶葉是當地的特色優勢產業,五指山依托全市8500多畝茶園,通過茶企帶動村民投身發展茶產業,帶動大批農戶穩定發展,增收致富。
水滿鄉方龍村村民王泳蘇有著22年的種茶經驗,過去茶葉賣不上好價格,他只能在茶園里種些檳榔、橡膠補貼家用,如今五指山紅茶走上品牌道路,“現在每年光賣茶青就能掙好幾萬元。”
“我們數十家紅茶企業達成共識抱團發展,從種植、加工、包裝、銷售等多方面著手,通過制定標準促使產業提質增效,同時積極走出去參與各種營銷活動,有效提高了五指山紅茶的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五指山市茶葉協會會長鄭麗娟說,經過大家的努力,2015年底,五指山紅茶獲得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據五指山市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程智偉介紹,五指山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引領作用,從種苗、技術、資金上對農戶予以扶持。通過“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解決新成立合作社和貧困戶在種植過程中種苗、勞動力、農資、管理技術方面的不足,實現從備地種植、苗期管護、采摘以及加工上的“一條龍”幫扶。
收入是解決農戶溫飽問題的關鍵。記者了解到,為消除農戶發展茶產業后顧之憂,當地政府、茶企和合作社免費向貧困戶提供種苗,并與貧困戶簽訂茶青回購協議,在確保達到國家茶葉質量安全標準的前提下,保底價收購。
“五指山云霧水滿茶有限公司、海南椰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茶農采摘的茶青采取保底價收購,隨行就市,最高價時每公斤可達200元,就高不就低,解決了貧困戶的后顧之憂。種茶戶平均每畝茶葉收入近5000元。”程智偉說。
在椰仙公司茶園里,“上水藝品五指山椰仙茶文化教學基地”的招牌引起記者的注意。“一些茶企從事茶葉生產時間較早,技術成熟,經驗豐富,政府便與企業開展合作,以‘理論課+茶園地’‘課堂講授+車間實際操作’的方式給農戶上課,讓他們真正掌握技術。”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
除了幫助農民掌握茶葉種植技術,政府還鼓勵支持當地茶企吸收貧困村民到離家近的茶園或茶店打工,村民王菊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和王啟留都在椰仙茶園上班,王菊容平日里的主要工作是負責清潔。“在這里打工每個月有2700元工資,比以前到鄉里餐廳當服務員要輕松很多。”王菊容說。
下一步,五指山將繼續大力推進茶葉產業標準化建設,規范茶葉生產。同時,加強扶持,鼓勵茶企、合作社幫扶更多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