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區產茶歷史悠久,是我國的古老茶區之一。唐代陸羽《茶經》記載:“杭州,臨安、于潛二縣生天目山,與舒州同。”至明代,有茶人著書將天目青頂與龍井茶等六個茶品同列為佳品。據明萬歷年間的《臨安縣志》記載:“云霧茶出天目,各鄉俱產,唯天目山者最佳。”后因戰亂,失傳。20世紀80年代,經當地政府的努力,天目青頂得以重新揚名,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名茶評比中獲“文化名茶”稱號。
茶詩
(相關資料圖)
《送陸鴻漸山人天目采茶回》
千峰待逋客,香茗復叢生。
采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
幽期山寺遠,野飯石泉清。
寂寂燃燈夜,相思一磬聲。
這是唐代詩人皇甫曾所做,表達了對茶圣陸羽采茶生活的羨慕之情。
《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喜見幽人會,初開野客茶。日成東井葉,露采北山芽。
文火香偏勝,寒泉味轉嘉。投鐺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稍與禪經近,聊將睡網賒。知君在天目,此意日無涯。
這是詩僧皎然與好友陸迅、元晟在天目山飲茶寫下的茶詩。前寫天目山采茶之樂,中寫品飲天目茶,后寫茶禪一味。
名茶鑒賞
天目茶成品外形緊結略扁,形似雀舌,葉質肥厚,銀毫顯著,色澤深綠,油潤有光;沖泡后,湯色清澈明凈,芽葉朵朵可辨,滋味鮮醇爽口,清香持久。詩僧皎然在品飲天目青頂茶后,贊曰:“頭茶之香遠勝龍井”。天目青頂制作工藝精細,原料上乘,是色、香、味俱全的茶中佳品,遠銷荷蘭、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